一、数据记录
1. 准备工具:使用高精度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能准确测量和记录推力数据。力传感器量程需依据安全注射器预期推力范围合理选择,保证测量精度。
2. 测量环境: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测量,控制温度在20 - 25℃,相对湿度40% - 60%,减少环境因素对推力测量的影响。
3. 测量过程:将安全注射器固定在测试装置上,确保其处于水平且稳定状态。把力传感器与注射器推杆连接,缓慢匀速推动推杆,模拟实际注射操作。在推动过程中,数据采集系统以一定频率(如每秒10次)记录力传感器测得的推力数值,直至推杆推到底部或达到规定行程。每次测量重复3 - 5次,以获取可靠数据。
二、数据分析
1.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多次测量数据导入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如明显偏离其他数据的数值,若有异常值,分析其产生原因,若为测量失误则剔除该数据。
2. 统计分析:计算每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参数。平均值反映了注射器在该次测量过程中的平均推力,中位数可体现数据的中间水平,减少极端值影响。标准差则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推力测量的稳定性。
3. 绘制图表:以推杆行程为横坐标,推力为纵坐标,绘制推力 - 行程曲线。通过曲线可直观观察到在推杆不同位置时推力的变化情况。若曲线平滑且推力变化稳定,说明注射器在操作过程中性能稳定;若曲线出现较大波动,需进一步分析波动原因,可能是注射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制造工艺问题。
4. 对比分析:将本次安全注射器的推力数据与同类产品的标准数据或以往测试数据进行对比。若推力值超出或低于合理范围,分析可能影响的因素,如注射器材料、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弹簧弹力(若有弹簧结构)等,以便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